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共青团平顶山委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青字[2012]19号

 

各县(市)、区团委:

    现将《平顶山市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及时反馈至团市委青农部。

    联 系 人:王学强

    联系电话:0375-2666810

    电子邮箱:pdstswqnb@sina.com

 

            

                                                                                              共青团平顶山市委

                                                                                              2012年10月15日

 

 

平顶山市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农村青年分布聚集新特点,深化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发〔2012〕10号)和《河南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团市委决定在全市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坚持“社会使青年怎样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原则,坚持灵活建设、注重创新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规范的原则,依靠组织格局创新后形成的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由镇区(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内多个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的“大团委”,继续着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继续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建设,发挥乡镇作为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作用,努力使农村团的建设和工作融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农村新型生产方式之中,融入农村青年致富追求之中。#p#分页标题#e#

    二、目标任务

    建设乡镇实体化“大团委”,首要任务是建设直属团组织。要以镇区为重点,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青年聚集方式和载体建团;按照平均1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3个直属团组织、1个乡镇新建不少于30个直属团组织的工作标准,力争用5个月的时间在全市绝大多数乡镇完成。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既要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工作,又要直接组织、联系、团结镇区内的农村青年;既要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领导机构,又要有镇区内以区域划分、功能性划分建立的各类直属团组织,如机关、商业、工业、农业、居住社区、文体、社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委(总支、支部)等。

    三、时间安排

    按照整体工作部署,2012年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集中3个月的时间全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按照每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建立1-2个直属团组织的计划,力争完成每个乡镇新建立不少于15个、全市新建不少于1380个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工作目标。2013年1月上旬至2月下旬,总结第一阶段经验,深入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按照每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总计建立不少于3个直属团组织的计划,力争每个乡镇总计建立不少于30个直属团组织、全市总计建立不少于2800个(力争3000个)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工作目标。

    四、工作内容

    1.建设乡镇团委直属团组织。在镇区内农村青年聚集较多的区域或功能性组织,运用农村青年生产、工作、生活、学习形成的社会化聚集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团组织,力争实现全覆盖。一是依托党建带团建,借助乡镇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在已有党建的领域和载体中建团。二是依托经济组织建,在本区域内私营企业、国有及非国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内建团。三是依托社会组织建,在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小额信贷互助社、兴趣爱好小组等各类分散性、独立性乡镇社会组织中建团。四是依托驻乡单位建,在党团组织关系垂直管理的驻乡单位中通过在县市区级层面整体突破,实现区域内集中系统式建团。五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积极协调相关行业协会整建制推进协会会员单位团建工作,特别要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团建工作。六是依托工作项目建,借助相关职能部门的中长期工作项目及一些大型涉农企业的基层网络建设项目建团。七是依托消费关系建,借助本区域青年消费和从业聚集的商业领域,找准消费关系的关键节点建团。八是依托青年聚集建,从“业、学、地、趣”四个方面,准确掌握青年从业、就学、生活、兴趣等聚集场所,在工业园区、商业街区、新型农村社区、集贸市场等区域建团。#p#分页标题#e#

    2.进一步明确组织规则。一是鉴于镇区内不同区域和载体青年聚集程度差异较大,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形式、名称(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设定。二是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可由乡镇团委委员兼任,也可选拔思想认识高、热爱团的工作、组织能力强的青年党团员兼任。三是新建的直属团组织由乡镇团委管理,与村团组织是并列关系;已有的团组织按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思路进行系统梳理,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可实行双重管理;对于农村流动团员,可根据其工作或生活的聚集方式参加多个团组织的活动,实行多重覆盖。

    3.灵活开展各类活动。加强直属团组织工作内容设计,结合农村青年的核心诉求,找准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根本功能与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直属团组织要保证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要首先体现组织存在,然后体现组织吸引力,再体现组织的引导。要多开展农村青年喜欢的活动,如文体类、技能培训类、公益服务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创业就业类活动等。

    同时,要格外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从事分散农业生产的农村青年的职业生涯、致富追求、空间聚集密切相关,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要求,与县、乡镇两级青农联协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力争有新的进展。团组织建立后,规模较大的可隶属于团县委,规模不大的隶属于乡镇团委或村团组织。

    五、工作职责

    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乡镇团委是执行主体,要集中组织格局创新后乡镇团委专兼职团干部的力量,按区域、功能聚集载体逐一建团。县级团委是推动主体,要争取县委重视和组织部门支持,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则,积极向同级党组织汇报,特别要争取乡镇党委的支持。

    1.县级层面。一要争取各方支持。向县委领导和县委组织部专题汇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为乡镇团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召开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推进会,集中安排部署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争取由县委办或联合组织部下发工作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积极运用好上级团组织争取到的工作政策,主动与财政等部门对接、协商乡镇共青团工作经费事宜,积极采取制度性措施,推动县级财政部门将乡镇共青团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按照每个乡镇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统一拨付工作经费。二要加大指导督导。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本级目标,分解各乡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半月总结全县面上工作推进情况,汇总完成的乡镇数量和新建直属团组织数量,报送至团市委,并对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工作调度,召开乡镇工作调度会、推进会,把握工作进度、总结经验做法、查找薄弱环节、明确下步措施;加强指导,一对一指导乡镇团委做好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安排部署、推动建团、数据填报等工作;选择部分工作基础好、有代表性的乡镇率先集中完成建设任务,总结做法、流程和经验供其它乡镇参考;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乡镇专兼职团干部开展培训;发动大学生村干部参与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督促各乡镇已建成的直属团组织开展活动,每月1次以上。三要及时报送信息。督促指导各乡镇运用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台账统计系统,确保数据及时录入;及时梳理、提炼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报上级团组织。#p#分页标题#e#

    2.乡镇层面。一是向乡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二是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乡镇特别是镇区内团员、青年的数量、分布、从业和聚集等情况。三是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建团计划、具体方案、工作流程和推进进度表;请乡镇党、政领导召集具备建团条件的单位或区域负责人开会,统一安排部署。四是落实乡镇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的建团责任,确保“平均1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3个直属团组织、1个乡镇新建不少于30个直属团组织”目标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力争每名大学生村干部能够参与、协助建立1—2个直属团组织。五是自10月中旬起,要通过“中国共青团网”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台账统计系统,及时录入新建直属团组织数量、新建组织成员、覆盖青年数量等情况,做到随建随填,确保数据及时进入台账统计系统。六是指导已建直属团组织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尤其要利用好元旦、春节有利契机,因地制宜开展文体类、技能培训类、公益服务类和创业就业类等活动。七是挖掘好的工作案例和典型,及时报上级团组织。

    六、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争取支持。各级团组织要深刻认识到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团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准确把握原则,找准工作依托,紧盯工作目标,在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成效上形成整体合力。要在7—10天内以专报或当面汇报的形式,向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共青团工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及时细化工作内容,分解工作任务。要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积极争取农业、供销、金融、邮政、电信、公安、工商、卫生等系统支持,齐心协力,攥紧拳头,上下联动,确保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各县(市)、区的细化工作方案,要在10月18日前报送团市委青农部。

    3.建立机制,务求实效。建立团建指导员工作制度,明确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团建指导员联系对象、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确保责任到人。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各县(市)、区团委从10月18日起每半月以书面表格的形式逐级上报工作进度,及时上报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团市委每半月对各县市区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健全工作运转机制,逐步完善工作交流通报制度、工作推进督导制度、团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度等,努力使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建立数据统计、核查制度,围绕新建直属团组织数量、新建组织成员、覆盖青年数量等情况,设立工作台账,输入工作数据库,加强分析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