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团中央正式启动社区青春行动,成都16区(市)县16个社区作为首批行动实施创新开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在行动实施工作中,团成都市委探索构建了“163”工作模式,即以党建带团建为统揽,统筹区(市)县团委、乡镇(街道)团(工)委、社区党组织、社区内各类团组织、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6支工作力量,加强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平台、载体、项目3个支撑,切实做到以“社区青春行动”为小切口和着力点,有效提升了团组织在“最后一百米”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持续提升了共青团在服务市委成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心大局的贡献度。
坚持党建带团建,提升社区共青团的工作位势
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优势,是各级团组织推进社区青春行动最重要的抓手。一是加强党对青少年工作的全面领导,联合市委社治委制定《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将社区青少年事务纳入社区党的工作总体布局。成华、新都等均由团委和社治委印发本区(市)县的《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实施方案》。二是创新开展协同推进“小区团建”,联合市委组织部等7部门制定物业行业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案,推动活动、资源、服务向住宅小区院落延伸和倾斜,在物业行业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社区和物业公司的有力保障下,团中央实施社区100%建立小区团支部、社区少工委,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参学率均达到100%,真正在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百米”建强补齐了团的组织。三是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团中央实施社区新建青年协商组织40家,逐步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团建助力、青年活跃的共商、共治、共享体系。高新区兴蓉社区组建青年居民“兴蓉会”、“民意三轮车”定期巡回,通过议事协调成功打造了社区VR规划馆,用科技手段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蒲江县全兴社区开设“青年议事会”、“儿童议事会”,鼓励亲子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极大提升了青少年家庭在社区工作中的参与度。
联动六支力量,再塑社区共青团的运行机制
在成都,社区青春行动推动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团组织为枢纽、其余四类工作力量协同联动的社区青年工作格局,通过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工作信息共享,再塑社区共青团的运行机制。一是通过统选兼用不断充实骨干力量。深化区域化团建工作,团中央实施社区团组织紧密与在蓉高校42支志愿服务队伍、85家驻区企事业单位、95家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合作,择优遴选了112名优秀青年挂、兼职社区团干部,从48家社工服务机构引入专职的青少年事务领域社工48名。二是通过孵化团属社会组织持续培育专业力量。团市委联合市财政局将购买青少年事务领域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各团中央实施社区立足实际需求,成立了志愿服务、就业创业、兴趣爱好等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共计95个,其中高新区、武侯区、成华区分别购买成都高新区新希望社区中心、成都乐聆公益发展中心和成都市爱有戏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服务,助力社区青春行动。三是通过项目实战更多转化工作力量。以疫情防控为例,成华区、蒲江县等区(市)县团委制定预案、常态演练、突击实战,迅速组建“团干+社工+青年居民”防疫青年突击队,此后更多青年自发加入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其中优秀志愿者54人担任了兼职团干部,真正将“工作对象”变为了“工作力量”。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向外输送储备力量。团中央实施社区充分发挥了为组织识人选人的作用,推荐青马工程学员、两委成员、校外辅导员、青联委员以及各类评先评优共计20余人,进一步激励和凝聚青年。
做强三个支撑,社区青春行动助力青年与城市同发展
社区青春行动立足在社区工作,更统一于全市大局,既是协助党委政府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举措,更要成为市委中心工作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一是搭建社区青年工作平台,畅通青年社区参与路径。以办好“大运会”为契机,强化了青年志愿服务平台的社区功能,引导青年在社区参与“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2022年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新增注册青年志愿者38万人,累计达114万人,新增注册的社区、小区等志愿服务组织数795个,累计达2285个,“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项目2.9万个,服务时长个87.5万小时。二是加密社区青年工作阵地网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青年社区生活载体集群。以提质“幸福城”为牵引,依托“青年之家”构建“15分钟青年社交圈”,通过与咖啡店、书吧等市场主体合作,新增“青年之家”社区店、共营店254家,累计建成1101家,全年开展活动1131场,覆盖人次7.5万余人。结合“幸福城”宜居宜业特质,构建了全域覆盖的社区青年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台,成立了青年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累计汇聚创业孵化载体超900个,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泛存在”孵化空间400个。三是以场景营城理念创新青年社区参与项目,让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成为新时尚。以建好“示范区”为统揽,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围绕建设和谐、温暖、活力、美丽社区,建立完善“社区需要、居民喜欢、青年热衷”的服务项目体系。天府新区开展“五四环湖跑”、“公园城市音乐市集”等低碳环保主题活动。锦江区联合川师大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养乐多瓶子绘画”等变废为宝系列活动,利用闲置土地进行金角银边微公园设计,为老旧小区改造添砖加瓦。武侯区青年发起成立社区食堂、托育园所,推动停车位、运动场“分时共享”,举办“玉东文化节”。温江区开办实施“赛事项目落地计划”新增青年双创市场主体100余家,开展直播带岗活动8期集中5000个优质岗位。邛崃市花园巷社区开办阳光家园,青年参与“感恩阳光 志愿同行”、手工义卖等活动,帮助残疾青少年康复训练,已有4名学员成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