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状态、作风、措施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上“奋勇争先”,推动全省共青团工作“更加出彩”?近日,团省委书记班子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要坚持“实学实干、项目牵动、品牌塑造、基层活跃”工作导向。“实学实干”是总体要求,“项目牵动”是方法载体,“品牌塑造”是坚定追求,“基层活跃”是改革目标,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便于大家学习理解、明晰思路、把握关键,我们围绕四个工作导向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今天推出《豫青苹:坚持基层活跃,做好团的工作“最后一公里”》,以飨共勉。
坚持基层活跃做好团的工作“最后一公里”
基层活跃了,全省团的工作就出彩了。基层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团干部实学实干的“赛马场”,是项目品牌落地实施的“主战场”。近年来,无论是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是在脱贫攻主战场,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得到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团的组织不仅要“铺天盖地”建起来,更要让基层“毛细血管”活起来。
基层活跃源于上级重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从河南千名干部“墩苗育苗”,到“五星”支部创建,再到每年的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无不显示着省委重视基层、支持基层,促进基层活跃。共青团历来也十分重视基层,在跟党奋斗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六级团委办支部”“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等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工作方法,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重视就要深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去年团省委机关开展的“下沉基层”,就是通过制度性安排推动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大楼、走出“文山会海”,真正走到基层,走进青年中,去了解基层团组织在推进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惑,上级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怎么样,普通青年对共青团工作还有哪些建议等。机关干部在基层实践中不仅拉近了与青年们的距离,更带回了很多工作的新点子、新办法。大家都感慨到:“坐在机关都是困难,下到基层都是办法!”
重视就要建设基层。基层活跃,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团组织的活跃。我们在下沉基层的过程中发现,基层团组织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弱化、虚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团的基层活跃。因此,把基层团组织建好建强就成为推动基层活跃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作为上级机关,要指导基层团组织加强团的基层组织体系科学化建设,构筑起坚实的“四梁八柱”;也要帮助基层团组织想办法、找路子,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的团干部队伍,逐步实现构建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青年组织体系的目标。
重视就要支持基层。基层活跃,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长期以来,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着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的“四缺”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上级团组织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也要帮助基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研究制定向基层倾斜的有关政策,将资源、人员、管理、服务的力量向基层下沉,激发更多活力与动力。
基层活跃需以改革赋能
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基层团组织要强起来、活起来,不能“上面热,下面冷”,要坚持问题导向,抢抓改革机遇,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打通赋能基层的“任督二脉”。
改组织设置方式。当前,青年流动性与组织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适应团员青年聚集特点,建立工作力量配置合理的基层组织体系?这需要我们转变组织观念,以地缘、业缘、趣缘等联系纽带设计组织方式和活动载体,形成跨地域、跨单位、跨圈层的“团组织+青年社团”的新型青年组织体系,有效融入青年社交圈、生活圈、居住圈。
改引领动员方式。在青年组织方式、聚集方式变化的同时,青年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话语体系也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昔日命令式、指令式的动员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引领动员青年,还会适得其反,让青年与团组织产生疏离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方式方法。近年来,河南共青团通过拥有2200万粉丝的新媒体矩阵,在创新引领动员青年载体形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在防汛救灾期间,“豫小团”新媒体小编在24小时内组建了21个线上志愿者交流群,8000余名青年通过互联网凝聚起来,化身汛情播报员、谣言粉碎机、求助信息扩音器,为40余万人提供在线帮助。
改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进一步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路径依赖,提高共青团的资源筹措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向社会组织学习,努力实现生存资源社会化。比如,去年我们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探索了“团组织管理+机构运作+基金支持”工作模式,广泛筹措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真正提高共青团在基层社会的生存能力。
基层活跃推动更加出彩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高质量落实、青年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才是真正活跃,工作才称得上更加出彩。
工作落地见效是出彩。基层组织活力强不强,抓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今年,我们根据省委、团中央工作部署,结合各战线工作实际,团省委谋划推出了15个品牌及70多个项目,目的就是要通过具体的项目牵动整个基层组织工作,进而形成共青团品牌,最终促进功能发挥,激活“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活跃的“最后一公里”。
先锋作用发挥是出彩。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更是全过程参与者、奋斗者和创造者。基层活跃,就是在基层团组织的动员下,广大青年能一呼百应、一往无前,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首创经验涌现是出彩。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亦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当我们的基层活力、青年热情充分被激发,这一定是一派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景象。他们会用实招、硬招、真招、巧招,不断破解基层工作难题和矛盾,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首创经验和做法,最终连点成片,共同激发基层活跃的“源头活水”,用一个个出彩汇成事业发展的“浓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坚持以实学实干为基,以项目牵动、品牌塑造为要,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基层活跃,奏响“青春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团结带领全省团员青年在实现“两个确保”宏伟目标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青春篇章。